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學術成果

82-90級

82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劉再隆

荀子的教育思想

王瑞生

巫建璋

紅樓夢人物—賈璉論

王瑞生

楊明宗

從「杜甫詩中來看李杜的友情暨李白的詩才與詩風」

王瑞生

蔡國宏

詩經中植物意象象徵之研究

王瑞生

楊安然

從水滸傳來看中國的政治社會

王瑞生

潘慧慈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稼軒贈別詞研究

王瑞生

偕哲誠

曹操其人及其作品

王瑞生

黎萬昌

「韓昌黎在潮州事跡」研究

謝金美

黃亮文

荀子政治思想淺深

謝金美

莊宗霖

聊齋誌異的寫作動機及其主要思想研究

謝金美

王平坤

曹操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與成就

謝金美

黃淑芬

「兩拍」之題材分析及寫作技巧研究

謝金美

徐鴻文

清儒紀曉嵐與四庫全書之編纂研究

謝金美

李興娥

三言中女子之情愛遭遇

謝金美

戴心禹

水滸傳中的宋江

蔡榮婷

侯威良

寒山子勸世詩研究

蔡榮婷

李宗錡

文心雕龍之通變論

蔡榮婷

李清正

荀子性惡思想研究

蔡榮婷

楊碧樺

元好問喪亂詩初探

蔡榮婷

周孟勳

聊齋誌異中狐狸故事初探

蔡榮婷

陳令勳

試論「西遊記中的牛妖怪」

蔡榮婷

楊征斌

略論形聲字及其在漢字研究上之價值

汪中文

董玉屏

陳寅恪詩文箋釋

汪中文

吳雅芳

陳寅恪(哀金源)詩箋釋

汪中文

鄭夙娟

陳寅恪五首「七夕詩」箋釋

汪中文

鄭繡鳳

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箋釋

汪中文

謝婷婷

「井侯簋」考釋

汪中文

林玉鳳

周厲王所作簋彙釋

汪中文

余文雄

歐褚書法之比較

黃宗義

鄭文勝

九成宮醴泉銘書法教材之研究

黃宗義

陳玟池

蘭亭書藝之研究

黃宗義

陳俐君

醴泉銘之結構分析

黃宗義

許秀萍

蘇軾「寒食帖」析論

黃宗義

蘇新揮

顏真卿書法對後世之影響

黃宗義

李新華

張猛龍碑欣賞

黃宗義

陳冠旭

三國演義之人物刻劃研究

方麗娜

陳鳳珠

由三教經典談聖人心法

方麗娜

翁心怡

納蘭性德及其詞之研究

方麗娜

沈美綺

老殘遊記之文學特研究

方麗娜

劉玟鷰

金瓶梅人物論

方麗娜

藍淑梅

陶淵明作品研究

方麗娜

魏利真

蘇辛詞內容與風格研究

方麗娜

 

83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鄭有庭

論《趙南棟》悲劇性人物及其所反映的社會

李漢偉

盧大中

楊逵「光復前」小說的悲劇意識探索

李漢偉

葉杏美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之悲劇探索

李漢偉

張甄真

論《紅鞋子》的有情世界

李漢偉

盧慧雅

洪醒夫小說人物探索

李漢偉

楊加華

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廖輝英小說中的女性探討

李漢偉

林憲霸

電腦輔助教學在國語科宋詞教學上的應用探討—以漁歌子為例

謝金美

黃仁杰

李紱年譜

謝金美

林成蟾

清儒姜宸英生平研究

謝金美

王麗華

聊齋誌異中人狐的愛情故事

謝金美

林睿馨

張岱及其陶庵夢憶研究

謝金美

沈壯偉

文字學論文

汪中文

黃明貴

說文重文形體與小篆之比較研究

汪中文

吳志旭

《說文》省聲字研究

汪中文

洪淑慧

說文重形體與小篆之比較研究

汪中文

張琇惠

文字學在國小生字教學上之應用

汪中文

顏美倫

說文重文形體與小篆之比較研究

汪中文

黃哲暉

聊齋誌異中的游俠問題探討

方麗娜

吳明根

洛陽伽藍記有關佛教事蹟之研究

方麗娜

鄭瑞煌

世說新語之寫作技巧

方麗娜

謝金燕

東坡以詩為詞的研究

方麗娜

龔窈萱

金瓶梅中婦女社會地位之研究

方麗娜

陳美惠

左傳戰爭論析

方麗娜

顏瑞男

岳飛的「滿江紅」淺析

張淑娥

柯佳香

曹植生平及其洛神賦淺析

張淑娥

黃貴蘭

陶淵明及其桃花源記淺析

張淑娥

盧慧蓉

杜甫詩作淺析

張淑娥

吳珍靜

安徒生與童話

張淑娥

邱美菁

初探東坡題畫詩的寫作技巧

張淑娥

陳文職

顏習齋的教育思想研究

王瑞生

洪宏賢

李後主亡國前後詞風的比較

王瑞生

曾綺紅

由《霍小玉》、《李娃傳》看唐人傳奇中娼妓婚姻的悲喜

王瑞生

 

84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林文正

篆刻藝術與其它藝術相關性研究

蘇友泉

陳志聰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賞析

蘇友泉

黃明煌

日據時代台灣創作歌謠初探

蘇友泉

李榮洲

吳昌碩印學淺談

蘇友泉

陳建旭

米元章其人及其主要書跡概論

蘇友泉

葉萬全

疼惜咱的歌—台灣民謠歌詞內容淺析外遇問題

蘇友泉

紀孫弘

國小閱讀遣談

張淑娥

侯明良

從原君淺談黃宗羲的民本思想

張淑娥

王國賓

淺論一代女皇~武則天

張淑娥

藍錦秋

淺談文心雕龍的神思論

張淑娥

郭素卿

李義山的愛情詩淺談

張淑娥

丁哲民

論《小鎮醫生的愛情》、《唯良的愛》之婚姻外遇問題

李漢偉

吳再興

論王文興《十五篇小說》的人生觀照

李漢偉

鍾達華

鍾理和小說中的女性世界—以《笠山農場》、《雨》為例

李漢偉

楊敏怡

論蘇童〈妻妾成群〉之女性沉淪與救贖

李漢偉

邱貴梅

論李昂《殺夫》的女性意識覺醒

李漢偉

黃毓惠

解讀朱天心的寫作歷程及其特色

李漢偉

陳金松

由「清麗」一詞來看謝朓的山水詩

王瑞生

李志祥

由太極探討易源關係

王瑞生

陳奇泰

聊齋誌異的社會價值觀

王瑞生

黃英振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愁思

王瑞生

曾彥鈞

顏習齋先生的教育思想研究

王瑞生

游政男

右外野的浪漫主義者—楊牧散文創作理念及其浪漫氣質之探討

張清榮

林芳蘭

試論卿國佳人陳圓圓

張清榮

阮素萍

排灣族「百步蛇」傳說故事之研究

張清榮

于慧雯

試論兒童歌謠與啟蒙教育

張清榮

林慧敏

童話探討

張清榮

吳似倩

從王陽明傳習錄探討「拔本塞源論」

林惠勝

吳宜津

朱陸〈太極圖說〉論辯之比較

林惠勝

洪淑楣

「氣本理末」與「理本氣末」探究

林惠勝

陳美媛

「成色分兩說」中成聖問題的探討

林惠勝

鄭錦芳

主靜與主敬—宋儒工夫論辯分析

林惠勝

謝芷媞

「理一分殊」的理論探討

林惠勝

 

85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郭文明

篆刻之刀法藝術

蘇友泉

林義成

甲骨文入印初探

蘇友泉

廖建雄

鄧散木的生涯與篆刻之研究

蘇友泉

陳名志

小篆入印初探

蘇友泉

莊惠宜

繆篆入印初探

蘇友泉

謝玫足

古文入印初探

蘇友泉

薛惠錦

以書入印初探

蘇友泉

黃藻品

從〈出師表〉看諸葛亮

張清榮

黃正賢

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張清榮

楊妙惠

閩南語兒童歌謠的創作技巧

張清榮

劉芳琪

論唐傳奇中的女俠形象

張清榮

侯莉萍

《金瓶梅》婦女感情世界探討

張清榮

蔡莉莉

談李商隱師中所見漢族月亮神話的童話質素

張清榮

許彩虹

「少年小說」淺探—以《順風耳的新香爐》為例

張清榮

許浩倫

史記刺客與游俠列傳探究

謝金美

許富泓

《戴名世古文理論及其對桐城派影響之研究》

謝金美

陳又銘

韓非子四〈雜〉篇研究

謝金美

徐蜜儀

《龔定龕的生平與其思想淺探》

謝金美

王甄鈴

史記循吏列傳與酷吏列傳初探

謝金美

吳勝豐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教學的運用—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陳忠輝

南師語教系文字學論文天地(資料存於網路上)

汪中文

林正堅

文字的起源與演變

汪中文

鍾孟裕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教學的運用—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薛夙芬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教學的運用—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陳淑娟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教學的運用—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洪櫻娟

文字起源與演變

汪中文

蔡建成

從司馬遷的史記看漢高祖的為人

王瑞生

許景堯

《孔雀東南飛》賞析及其悲劇原因之探討

王瑞生

林純宇

李商隱「無題詩」之探究

王瑞生

余秀玲

從〈壯遊〉詩看杜甫的清少年時代

王瑞生

陳茂盛

善用權力的天才—劉邦

張惠貞

劉添成

西楚霸王—項羽淺論

張惠貞

袁肇凱

荀子教育思想探析

張惠貞

吳家豪

由東坡詞看東坡的豪放與曠達

張惠貞

陳秀錦

由「聶小倩」看蒲松齡筆下的愛情婚姻觀

張惠貞

 

86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李政翰

解讀《廢墟台灣》及其在環境倫理上的啟示

李漢偉

梁榮宗

論《鱷魚記》的文意顯像與意識型態

李漢偉

郭怡君

《阿足》─建構台灣後殖民文學

李漢偉

江育翰

族群的傷痛──以1978~1995年時報報導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李漢偉

洪惟善

從林雙不小說印證當代教育的迷失

李漢偉

邱麗香

從《田園之秋》看陳冠學的自然關懷與人文心靈

李漢偉

李思霈

《行道天涯》的書寫策略與主題

李漢偉

施富有

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與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政論之比較

林惠勝

徐煥昇

蘇軾「荔枝詩」探究─以《荔枝歎》為例

林惠勝

張簡勝建

東坡話酒…酒闌燭盡語不盡

林惠勝

簡誌宏

東坡筆耕話牡丹

林惠勝

黃如惠

形神兼具—論蘇東坡的繪畫理論

林惠勝

謝恭正

淺談三國三大會戰官渡赤壁猇亭

林登順

范櫻娟

從兒女英雄傳看科舉對社會的影響

林登順

沈金蓮

《格列佛旅行記》與《鏡花緣》比較簡論

林登順

陳怡君

淺論《搜神記》中的鬼

林登順

侯俊榮

談當代小說的台語用字──以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

林登順

黃政漪

元稹與鶯鶯之間的愛恨情仇

林登順

郭玉鳳

飛氈

林登順

汪文綜

從情感發展的觀點探討審美想像與創造思考力的關係

康雲山

林大翔

從小大之辯看莊子逍遙思想

康雲山

張家誠

台灣葬祭風俗禮儀之研究

康雲山

顏伶娜

枕中記淺析

康雲山

王婷儀

霍小玉典型所反映的婦女反抗意識

康雲山

周俊龍

電腦投影片在國小生字新詞教學上的應用──以春回大地為例

康雲山

吳桂美

詩歌色彩之藝術效果淺探

康雲山

林秋美

由《儒林外史》看當時士人的心理狀態

張清榮

莊舟裕

拒絕科舉的名士──從《儒林外史》透視吳敬梓的內心世界

張清榮

張鈺珊

出於幻域、頓入人──談《聊齋志異》中的童話

張清榮

張益芳

六朝人的智慧──《世說新語》‧〈言語錄〉淺探

張清榮

陳靜嫻

敲響童詩的音符──淺談童詩的音樂性

張清榮

林姿蓉

淺談神話的神仙對童話故事的影響

張清榮

林玉淑

詩與童記的結晶──談楊喚「童話詩」的童話質美

張清榮

林慧玲

《從野性的呼喚》—論傑克倫敦回歸原始的生命基調

張麗珠

楊家豪

梁啟超對傳統學術觀點述評–兼述《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張麗珠

蘇宸宏

試探蘇東坡作品所呈現的人生哲學

張麗珠

黃美樺

六朝形神觀略論

張麗珠

陳湘茹

閨怨詞的探究—從中唐到北宋

張麗珠

李雅真

艷情‧深狹‧《花間集》

張麗珠

王淑玲

從《傾斜的島》談李敏勇的詩藝美學

張麗珠

吳儒興

「吳敘帖」中觀米芾

黃宗義

張曉寧

鄧石如及其書法藝術初探

黃宗義

蔡靜瑛

董其昌的書法世界

黃宗義

許瑞宜

康有為書法藝術及其碑學理論初探

黃宗義

蘇瑞展

台南市寺廟清代匾聯文化及其書法藝術

黃宗義

蔡戶正

何紹基書法淺談

黃宗義

陳佳秀

祝允明及其草書藝術

黃宗義

黃英豪

譚嗣同及其教育思想研究

謝金美

林文祥

方孝儒遜志齋集箴文淺探

謝金美

張秀莉

東坡瓊州詩探析~由東坡瓊州詩探究東坡於海島的生活情形

謝金美

曾悠婷

陸宣公政治思想及其淵源研究

謝金美

鄭湘凌

從《儒林外史》對士人之描述探討其理想中士人應有之修養

謝金美

江雅鈴

朱竹君年譜

謝金美

王國榮

篆刻章法之研究

蘇友泉

蔡宗達

《小篆入印》

蘇友泉

許菊倫

鄧石如以書入印之技法研究

蘇友泉

陳榮宗

吳昌碩篆刻藝術之研究

蘇友泉

黃家傑

古文入印之研究

蘇友泉

陳玉宗

齊白石篆刻藝術淺析

蘇友泉

李芳欣

篆刻刀法之研究

蘇友泉

胡小明

最後獵人──從拓跋斯的小說淺談原民的文學創作

張淑娥

呂建明

從前後赤壁賊探討蘇軾的人生觀

張淑娥

林憲鴻

淺論諸葛孔明的道術修養及謀略作風

張淑娥

杜佳憲

初探閩南語教材之編寫問題

張淑娥

王菁苑

從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淺探其禪學思想

張淑娥

邱美雅

從幻燈機、投影機、電視機三媒體淺談國小書法教學

張淑娥

黃桂蘭

國小提昇寫作教學淺談

張淑娥

 

87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張兆鋒

從「連城訣」看人生

王瑞生

張偉庭

剖析「齊物論」—真君、成心

王瑞生

石月秀

國小兒童的唐詩天地

王瑞生

郭溫雅

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

王瑞生

賴春茹

一片赤子真情 一身英雄俠義—從《射雕英雄傳》看金庸筆下的郭靖

王瑞生

陳碧玲

《學記》的教育思想研究

王瑞生

方賓秀

劉克襄動物小說之主題意識及寫作特色析論

李漢偉

林心茹

蘇偉貞《沉默之島》的主題與寫作技巧析論

李漢偉

廖家淑

廖輝英小說之女性覺醒析論

李漢偉

熊鴻文

從《台灣紅樓夢》看現代人的四種迷思

李漢偉

朱繪文

杜十三寫實關懷詩析論—以《嘆息筆記》《火的語言》為例

李漢偉

陳琪婷

論楊逵小說的反抗與覺醒

李漢偉

林秀霙

論《金水嬸》小說人物的迷失與覺醒

李漢偉

許永在

多媒體CAI在國小低年級筆順教學的應用

汪中文

柯福財

多媒體CAI在國小低年級筆順教學的應用

汪中文

羅珮菁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部首教學上的運用

汪中文

李姿慧

電腦動畫在國小生字部首教學上的運用

汪中文

林德宗

注音符號綜合教學法與CAI教學軟體的結合

汪中文

廖聖雲

注音符號綜合教學法與CAI教學軟體的結合

汪中文

嚴志玄

莊辯與墨辯

林惠勝

王立衍

因名見義—論莊子的寓名人物

林惠勝

黃明正

莊子與道教

林惠勝

蔡英斌

莊子的理想人格

林惠勝

洪勝男

莊子與逍遙

林惠勝

王怡雅

孔子子路子貢在《莊子》與《四書》中形象的比較

林惠勝

蕭雅萍

莊子寓言人物百工範例之技與道

林惠勝

蔡明錡

國小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淺探

張淑娥

古順銘

從三國演義分析諸葛亮的戰爭藝術

張淑娥

徐惠玉

淺談國小中年級說話教學

張淑娥

萬振松

由「前後赤壁賦」看東坡心境、思想之轉變

張淑娥

陳榮智

由李煜名作舉隅看李煜

張淑娥

陳志洺

《史記‧項羽本紀》淺探

張淑娥

蔡宜君

由歸去來辭探討陶淵明的仕與隱

張淑娥

吳貞儀

從「三言」看青樓女子之情慾世界

張清榮

胡博仁

舞動想像的翅膀~淺談想像力在兒童詩創作與教學中的運用

張清榮

姜龍翔

論關漢卿如何營造戲劇的「悲」、「喜」氣氛—以(竇娥冤)、(救風塵)為例

張清榮

蔡金樹

「國小學生作文」批改之研究

張清榮

陳珮津

蓋一座文字的小屋—談國小作文「文章結構」之教學

張清榮

陳育菁

歌頌純真愛情,讚美勇敢女性—從《今古奇觀》淺談當時的婚姻問題

張清榮

曾嘉玲

從〈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看唐代士人之人生態度

張清榮

蔡慶興

宋徽宗瘦今書與瘦硬風格探討

黃宗義

張全正

蘇軾寒食詩帖之書法特色及內容賞析

黃宗義

陳矜欣

清末民初扇面繪畫風格探討~以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扇面為例

黃宗義

高瑛禧

褚遂良的書法藝術—以《雁塔聖教序》為例

黃宗義

龔佳穎

虞世南楷書技法初探—《孔子廟堂碑》為例

黃宗義

曾莉婷

趙孟頫書法初探以仇鍔墓誌銘為例

黃宗義

邱惠琇

董其昌書藝略論及其跋米芾蜀素帖卷之探析

黃宗義

林淑華

論黃士陵之印藝

蘇友泉

謝佳純

齊白石篆刻藝術研究

蘇友泉

廖文絹

趙之謙之生平研究

蘇友泉

林惠貞

鄧散木的生平事誼與篆刻藝術

蘇友泉

謝佩雯

吳讓之的篆刻藝術

蘇友泉

陳志彬

篆刻教學之研究

蘇友泉

王昱祺

中國肖形圖案印

蘇友泉

 

88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林益安

《鏡花緣》海外奇談之試探

王瑞生

吳鑒益

「水」在新詩中意象的運用

王瑞生

張政元

初探劉墉「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

王瑞生

葉芳君

從潘金蓮的性問題看當時社會心理狀態

王瑞生

蔡繼振

項羽本紀寫成原因之探討

王瑞生

洪敏琦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從倚天屠龍記中論金庸筆下張無忌的情愛世界

王瑞生

劉萱萱

呂赫若小說的四種女性

李漢偉

許明慈

論黃凡小說的人物及其主題

李漢偉

黃暐嘉

《傷心咖啡店之歌》的主題寫作技巧析論

李漢偉

李坤璋

黃春明電影小說中的現實社會與其反諷

李漢偉

張琬裳

從《鹽田兒女》到《橄欖樹》—論蔡素芬小說中女性的愛情悲劇及其對女性的關懷

李漢偉

侯美芳

論《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中國」與「台灣」

李漢偉

吳育澤

電腦動畫輔助生字教學——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吳尚憲

電腦動畫輔助生字教學——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黃千嫚

電腦動畫輔助生字教學——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許詩怡

電腦動畫輔助生字教學——以象形文字為例

汪中文

陳守隆

近十年來注音符號教學研究

汪中文

張偉定

近五年來國小作文教學研究

汪中文

駱東明

紅潮登頰醉檳榔◎蘇東波詠「檳榔」詩研究◎

林惠勝

陳志豪

蘇軾之荔枝詩淺談

林惠勝

陳怡霓

杜甫與蘇東坡詩之比較

林惠勝

蔡佩吟

淺析白居易與蘇軾之牡丹詩

林惠勝

顏雅如

論文同與蘇軾之墨竹詩畫

林惠勝

許華書

論孽海花的思想及寫作藝術

林登順

陳益連

《三言》底下婦女的形象

林登順

蘇國智

李清照詞論與填詞的主張

林登順

黃于珊

宋徽宗的藝術成就

林登順

李佩芸

唐詩與酒

林登順

潘佳玲

《西遊記》中人物之淺析

林登順

楊志豪

「不同言語應用在兒童歌謠創作」教學之研究—以國語、閩南語、英語為例

張清榮

李姿慧

文學與科學的融合—淺談科學童話

張清榮

洪嘉瑩

從「社會關懷」角度研究少年小說—淺析《老巫茶館》

張清榮

游淑妃

圓滑世故的薛寶釵——淺論其「美」和「悲劇」

張清榮

李台鳳

詩中有畫—淺談童詩中的意象表現

張清榮

吳銘惠

論莊子生命中的理想精神對生死及情感的認知

張惠貞

吳詩潔

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風格之比較探析

張惠貞

吳威志

千古帝王——秦王政之功過論評

張惠貞

蘇燕琪

楊貴妃死因之謎

張惠貞

蔡佩珊

民族英雄鄭成功

張惠貞

楊馥嫚

田園詩派—陶淵明田園詩意之探討及對後世文學之影響

張惠貞

陳昭霏

《儒林外史》諷刺藝術之研究

傅榮珂

黃瓊雯

清季以來台灣閩人婚姻禮俗之研究

傅榮珂

王藹仙

現今澎湖地區道教儀式喪葬習俗之研究

傅榮珂

施淑華

唐代茶道之研究

傅榮珂

郭小翠

柳宗元永州山水遊記寫作技巧之研究

傅榮珂

王怡卉

國小英語課合作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曾建肇

李如婷

口訣式發音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學習英語母音的效益初探

曾建肇

劉志峰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

曾建肇

劉家華

從語言習得理論分析兒童英語教材

曾建肇

郭蘊忱

母語在外語教室中的使用

曾建肇

陳信勳

漢代碑刻風格初探

黃宗義

劉瑞雯

王羲之墨跡本行書美學

黃宗義

許梅菁

龍門二十品的書法藝術

黃宗義

洪純敏

黃庭堅草書藝術初探

黃宗義

蔡 鈴

討論米芾書法

黃宗義

連亨宗

淺談印章篆刻邊款的藝術

蘇友泉

莊大慶

齊白石篆刻藝術研究

蘇友泉

陳素姬

閒章藝術

蘇友泉

陳韻如

趙之謙及其藝術成就之淺談

蘇友泉

吳武展

蘇東坡書學思想與寒食帖淺探

蘇友泉

張琇雯

金石藝術大師——王王孫

蘇友泉

 

89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李文達

從社會亂象淺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補救

王瑞生

莊元駿

從《易經‧蒙掛》來探討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

王瑞生

黃明傑

陶淵明與酒

王瑞生

夏國雄

談金瓶梅人的貞操觀

王瑞生

劉峻豪

由詩經國風探討周朝婦女的角色定位

王瑞生

陳幼純

從三吏三別看杜甫之社會關懷

王瑞生

吳仲堯

返航鮭魚的史詩書寫——從「想念族人」到「伊能再踏查」檢證瓦歷斯‧諾幹的三合一詩觀

李漢偉

張琪斐

朱少麟的內心世界探索——比較《傷心咖啡店之歌》與《燕子》的異同

李漢偉

洪巽盈

唐代文士與浮屠的交流——文暢為例

李漢偉

梁丞諺

從《隔水呼渡》到《日不落家》——余光中的散文析論

李漢偉

陳姿妃

論《亞細亞的孤兒》的台灣與台灣知識份子

李漢偉

李秋慧

龍瑛宗光復前小說人物探索

李漢偉

林櫻蕙

〈油麻菜籽〉母女的二重性格析論

李漢偉

辜貞溶

互動式多媒體設計在國小國語科的應用

汪中文

王小鳳

論書法獨立設科的必要性及其因應之道

汪中文

游孟諺

電腦多媒體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FLASH的應用為例

汪中文

陳煥昇

電腦多媒體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FLASH的應用為例

汪中文

周益晉

電腦多媒體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FLASH的應用為例

汪中文

侯秀如

周代金文女子名號條例之分析——以女子作器為例

汪中文

李佩珊

電腦多媒體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FLASH的應用為例

汪中文

王晴達

從「跡本論」看儒佛間的爭論

林惠勝

許秋儂

論二十四孝之王祥及董永

林惠勝

洪詠晴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薄葬論者及其思想

林惠勝

何靖瑤

以 現代意識看《南史‧孝義傳》

林惠勝

林振群

「晉書」藝術傳和「高僧傳」記載僧侶的比較

林惠勝

邱盈嘉

三國演義人物析論——趙雲

林登順

黃宇男

台灣布袋戲的變調

林登順

徐和義

探討西拉雅支族——大目絳社口碑地區消失的語言、流傳的故事

林登順

張文祺

剖析台灣傳統歌謠之台灣囝仔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林登順

楊佳興

平埔族簡介

林登順

陳雨笙

談黃春明小說《放生》中的鄉居老人

林登順

張媚鈴

試論今古奇觀中杜十娘與莘瑤琴之異同

康雲山

簡芬芳

杜甫之詠馬詩

康雲山

宋明芬

以生命對待文學的筆耕者淺談作家鍾理和其作品『笠山農場』

康雲山

溫鈺芬

王禛和小說中的衝突意識

康雲山

謝佩雯

誰識此斷腸處——朱淑貞的感情世界

康雲山

阮秀錦

醜陋的中國人~論《阿Q正傳》中阿Q的人物特質及與中國人性格的共通處

張清榮

吳靜怡

從雲夢秦簡《日書》談秦人之宗教信仰

張清榮

趙元薇

安徒生《皇帝的新衣》淺探

張清榮

陳怡菁

白先勇筆下女主角的愛恨情仇

張清榮

曾玉玲

淺談日記體少年小說——以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為例

張清榮

劉人萍

兩代女性面對感情和命運的態度之探討?以《鹽田兒女》、《橄欖樹》為例

張清榮

張怡諄

從林雙不的《大學女生莊男安》看大學生扮演的社會角色

張清榮

張欣瑩

談「少年小說」在「鄉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李瞳的《再見天人菊》為例

張清榮

陳昆泓

國語羅馬拼音練習冊

許長謨

陳翠燕

國語羅馬拼音及其教學之問卷調查研究報告

許長謨

薛翔文

「提昇人生尊嚴」的企圖——試論向陽台語詩集「土地的歌」

許長謨

陳美娟

注音符號與國語羅馬拼音的介紹與比較

許長謨

魏淑華

從〈鶯鶯傳〉論傳統女性的愛情困境

許長謨

黃帆儀

陶淵明和李白的飲酒與飲酒詩之比較

傅榮珂

白智維

商周青銅器龍紋紋飾之探究

傅榮珂

郭孟宜

宋代茶道之研究

傅榮珂

何嘉綺

唐代名妓薛濤之研究

傅榮珂

詹汶諠

中國懸棺葬研究

傅榮珂

甘景瑜

納西族永寧摩梭人之母系制及其婚姻研究

傅榮珂

郭怡君

漢書像石與榜題、歷史故事書之研究

傅榮珂

翁婉琦

程邃藝術、治印之初探

曾建肇

黃仁柏

中國三大傳統節慶之相關英譯名詞初探

曾建肇

林怡君

常見台灣民俗小吃之英譯問題初探——禽肉類、畜肉類、海鮮類

曾建肇

鄧雅綺

國小英語教學網站試評

曾建肇

呂芬英

常見台灣民俗小吃之英譯問題初探——米麵類

曾建肇

李芝芬

赤崁樓古蹟、文物名詞英譯及導覽文英譯錯誤之初探

曾建肇

朱珮瑜

台灣家常英譯名詞探討

曾建肇

薛淵祥

懷素之書道風格

黃宗義

謝蕙后

沈尹默書法藝術研究

黃宗義

吳宜錚

智永與千字文

黃宗義

洪湘蕙

從〈蔡小姐忍辱報仇〉看女性顛沛流離的命運

黃宗義

黃靖雅

淺談石鼓

黃宗義

龔玫瑾

趙孟頫書法風格初探

黃宗義

程慈敏

臺靜農先生之書學初探

蘇友泉

林鈺棻

浙派與之開創者丁敬

蘇友泉

賴敏菁

淺談齊白石的篆刻藝術

蘇友泉

黃貴琳

淺談吳讓之的篆刻藝術

蘇友泉

簡玉華

汪關的治印藝術

蘇友泉

許惠琳

淺談陳鴻壽之篆刻藝術

蘇友泉

徐家慧

淺談趙之謙的篆刻藝術

蘇友泉

 

90

學生姓名

專題題目

指導教師

王舜慧

童話中女性特質的新詮釋

王琅

林柏儀

從九年一貫教學談兒童文學之應用——以童詩教學為例

王琅

張佳伶

從「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探討生命教育的多元思維

王琅

張書豪

指導國小學童架設網站的基本技巧

王琅

張詩怡

談科學童話再統整教材中扮演的角色

王琅

黃聰裕

國小作文探究

王琅

呂嘉淋

詩經邶、鄘、衛的愛情

王瑞生

李孟宏

論金庸鹿鼎記寫作特點

王瑞生

康家綺

中國古典小說中「三姑六婆」形象析論——以《金瓶梅》中的王婆與薛姑子為例

王瑞生

黃香君

淺論《儒林外史》中的女性

王瑞生

黃震宇

從寓言特徵看柳宗元〈三戒〉

王瑞生

黃瓊玉

從《衛風‧氓》看詩經國風中的愛情與婚姻

王瑞生

鄭守貴

淺談《旅人》

王瑞生

吳佳芬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呂龍興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周威整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陳柏松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彭玉蓮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黃祺閔

台灣諺語與flash動畫的結合 台灣話博士通

汪中文

林志謙

朱天必小說(古都)特色之淺談

林登順

胡興

由時代分期淺談呂赫若文學作品

林登順

陳怡萍

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創作藝術之研究

林登順

陳昭銘

三國演義人物之分析

林登順

廖恆霈

柳宗元與永州八記

林登順

劉佳音

葉石濤的文學創作研究

林登順

王子華

三國志曹操性格分析

康雲山

王峻男

濟公之禪學思想探索

康雲山

甘子建

那棟大廈啊~~漫遊晚近都市詩的異化空間

康雲山

黃靜慈

由朱熹對陶淵明的評價看宋代的文學觀

康雲山

葉永欽

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一百中13本小說之死亡敘述

康雲山

何佩霞

畫中有畫——談「看圖說話」與低年級作文教學

張清榮

巫靜怡

孩子們的快樂天堂——談楊喚童詩中的想像空間

張清榮

翁佩瑜

兒童文學的「想像」與「象徵」之探討——以《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為例

張清榮

張淑惠

淺談科幻小說——以黃海《奇異的航行》為例

張清榮

曾曉君

歡唱童年——淺析兒童歌謠的音樂性

張清榮

游信達

國寶級文學大師的雛形-談黃春明早期小說裡的小人物

張清榮

盧虹妙

超時空接觸淺析《少年噶瑪蘭》

張清榮

李怡潔

有有彪虎之勇,無英奇之略-談三國人物「呂布」

張惠貞

陳怡茹

金聖歎與《水滸傳》的探討

張惠貞

陳盈秀

淺談劉備的領導風格

張惠貞

游敏瑜

清代傳奇人物~紀曉嵐

張惠貞

黃玉如

梁山泊人物形象分析及中國社會之探析

張惠貞

黃玉如

梁山泊人物形象分析及中國社會之探析

張惠貞

葉雅萍

超曠放達的蘇東坡

張惠貞

李舜華

《千金譜》中押韻的探究

許長謨

徐秀如

台灣歌仔冊的諧趣賞析——以陳本《山伯英台》為例

許長謨

陳惠卿

台灣閩南語罵語的分析

許長謨

葉佩芸

客家話之「北四縣腔」與「海陸腔」詞彙差異

許長謨

蔡靜思

歌仔冊『台南運河奇案』用詞之分析比較

許長謨

蘇霏虹

從臺灣諺語中看婚姻關係與修辭

許長謨

何婉寧

從雲夢秦簡談秦之奴隸制度

傅榮珂

余靜雯

苗族婚俗探論

傅榮珂

林均玨

元明茶道之研究

傅榮珂

許雅玲

秦始皇兵馬俑軍車排列及其戰備之研究

傅榮珂

簡淑芬

三星堆青銅人像之探究

傅榮珂

顏秀芳

陳銘磻報導文學之研究

傅榮珂

田月婷

王鐸臨書風格之探討

黃宗義

吳穎穗

從後世集評看歐虞楷書藝術-以《溫彥博碑》及《孔子廟堂碑》為例

黃宗義

張郁國

王鐸臨〈八關齋會報德記〉內之異體字初探

黃宗義

陳秋含

董其昌楷書風格發展探討

黃宗義

蔡秉憲

從中唐墓誌看唐代楷書

黃宗義

吳蔓伶

STORYTELL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鄒文莉

邱聖哲

STORYTELL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鄒文莉

張倍綺

STORYTELL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鄒文莉

梁瑞瑜

CULTURE LESSONS

鄒文莉

蔡佳倫

STORYTELL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鄒文莉

蔡洧君

STORYTELL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鄒文莉

蘇莉惠

CULTURE LESSONS

鄒文莉

吳明芳

清代常州詞派開山張惠言之詞論探討

謝金美

姜佩如

武則天為政之道研究

謝金美

胡淑婷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類型——以射鵰三部曲為例

謝金美

許素菁

二拍婦女形象探究

謝金美

黃瓊慧

王莽政治成敗之探討

謝金美

鄧美枝

武則天的生平與成就研究——附論其昇仙太子碑

謝金美

江毓琪

布偶在英文說故事教學中對學童英語學習之影響

謝麗雪

杜榮興

布偶在英文說故事教學中對學童英語學習之影響

謝麗雪

邱惠敏

中英文故事教學與全英文故事教學對學童英文學習之比較

謝麗雪

施佳君

兒歌韻文教學與Phonics 教學對兒童英語學習之比較

謝麗雪

郭璟儀

中英文故事教學與全英文故事教學對學童英文學習之比較

謝麗雪

曾瓊慧

兒歌韻文教學與Phonics 教學對兒童英語學習之比較

謝麗雪

吳季穎

黃士陵其人其藝

蘇友泉

張素馨

趙之謙篆刻藝術的研究

蘇友泉

梁雅婷

淺述元押藝術

蘇友泉